劃重點!十九大報告中,關于環境保護方面內容都在這里~
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dai)表大(da)會(hui)(hui)在北(bei)京人民(min)大(da)會(hui)(hui)堂隆重開幕。習近(jin)平代(dai)表第十八屆中央(yang)委員會(hui)(hui)向大(da)會(hui)(hui)作報告(gao)。
習近平指出:
生態文明建設(she)成效顯著。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狀況明顯改變。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形成,主體功能區制度逐步健全,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積極推進。全面節約資源有效推進,能源資源消耗強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進展順利,森林覆蓋率持續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明顯加強,環境狀況得到改善。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同時,必須清醒看到,我們的工作還存在許(xu)多不(bu)足,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sheng)態環境保(bao)護任重道遠;民生領域(yu)還(huan)有(you)不少(shao)短(duan)板(ban),脫貧攻堅(jian)任(ren)務(wu)艱巨(ju),城鄉區(qu)域(yu)發(fa)展和(he)收入分配(pei)差距依(yi)(yi)(yi)然較(jiao)大,群眾在(zai)就業、教(jiao)育、醫療(liao)、居住(zhu)、養老(lao)等方(fang)面面臨不少(shao)難題;社會(hui)文(wen)明水平尚需(xu)提(ti)高;社會(hui)矛盾(dun)和(he)問題交織疊(die)加,全面依(yi)(yi)(yi)法治國(guo)任(ren)務(wu)依(yi)(yi)(yi)然繁重,國(guo)家(jia)治理體系和(he)治理能(neng)力有(you)待加強;意識形態領域(yu)斗爭依(yi)(yi)(yi)然復(fu)雜,國(guo)家(jia)安(an)全面臨新情況;一些改(gai)革部署和(he)重大政策措(cuo)施需(xu)要進(jin)一步落實;黨(dang)的建設(she)方(fang)面還(huan)存(cun)在(zai)不少(shao)薄弱環(huan)節(jie)。這些問題,必須著力加以(yi)解決。
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hao)滿足(zu)人(ren)民在(zai)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ai)等(deng)方面日益增長的(de)(de)需要(yao),更好推動人的(de)(de)全面發(fa)展、社會全面進(jin)步。
(九)堅持人與自(zi)然和(he)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shu)立和(he)踐行綠(lv)水青(qing)山就(jiu)是金(jin)山銀山的(de)理(li)念,堅持節約資源和(he)保護(hu)環(huan)境(jing)的(de)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huan)境(jing),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zhi)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從現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quan)面建成(cheng)小康社會決勝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要求,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突出抓重點、補(bu)短(duan)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da)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ran)防(fang)治的(de)攻(gong)堅戰(zhan),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ren)可(ke)、經(jing)得起(qi)歷史檢驗。
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從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
第一(yi)個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mian)建成小康社會(hui)的基礎上,再奮(fen)斗(dou)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hui)主義現代化。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生(sheng)態環境根(gen)本好轉(zhuan),美麗中國(guo)目標基本實現。
第二(er)個階段,從二(er)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xie),在基(ji)(ji)本實現現代化(hua)的基(ji)(ji)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fu)強(qiang)民主文(wen)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hua)強(qiang)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sheng)態文明(ming)將全面(mian)提升,實現(xian)國家(jia)治理體(ti)系和(he)治理能力(li)(li)(li)現(xian)代化,成為綜合國力(li)(li)(li)和(he)國際影響力(li)(li)(li)領先的國家(jia),全體(ti)人民(min)共同富裕基(ji)本實現(xian),我國人民(min)將享有更加幸福(fu)安(an)康的生(sheng)活,中華(hua)民(min)族將以(yi)更加昂(ang)揚的姿態屹立于(yu)世界(jie)民(min)族之林。
同志們!從全(quan)面建成(cheng)小康(kang)社(she)會(hui)(hui)到基(ji)本實現(xian)現(xian)代(dai)(dai)化(hua),再到全(quan)面建成(cheng)社(she)會(hui)(hui)主(zhu)義(yi)現(xian)代(dai)(dai)化(hua)強(qiang)國,是(shi)新時代(dai)(dai)中國特色(se)社(she)會(hui)(hui)主(zhu)義(yi)發展的戰略安排。我們要堅忍不拔、鍥而不舍,奮力(li)譜寫社(she)會(hui)(hui)主(zhu)義(yi)現(xian)代(dai)(dai)化(hua)新征程(cheng)的壯麗篇章!
九、加快生態(tai)文(wen)明體(ti)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
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一)推(tui)進綠色發展。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施國家節水行動,降低能耗、物耗,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
(二)著(zhu)力解決(jue)突出環境(jing)問題。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tian)保(bao)衛(wei)戰。加快水污染防治,實施流域環境和近岸海域綜合治理。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農(nong)(nong)業面源(yuan)污(wu)染防治(zhi)(zhi),開展農(nong)(nong)村人居(ju)環境整治(zhi)(zhi)行動。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提高污(wu)染(ran)排放(fang)標準,強化排污(wu)者責任,健全環保(bao)信用評價、信息強制(zhi)性披露、嚴懲重罰(fa)等(deng)制(zhi)度。構(gou)建(jian)政府為主(zhu)導、企業為主(zhu)體(ti)、社會(hui)組織(zhi)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li)體(ti)系。積極參(can)與(yu)全球環境治理,落實(shi)減排承諾。
(三)加大生態系統(tong)保護力度。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bian)界三(san)條(tiao)控制線劃(hua)定工作。開展國土(tu)綠化行動(dong),推(tui)進荒漠(mo)化、石漠(mo)化、水(shui)土(tu)流(liu)失(shi)綜合治理,強化濕地保護和(he)恢(hui)復,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護制(zhi)度(du),擴大(da)退耕還林還草。嚴格保護耕地,擴大(da)輪作休耕試點,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liu)湖(hu)泊休養生息制(zhi)度(du),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bu)償機制(zhi)。
(四(si))改革生態環境監管(guan)體制(zhi)。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設計和組織領導,設(she)立國(guo)有(you)自然(ran)資(zi)源資(zi)產管理和(he)自然(ran)生態監(jian)管機構,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統(tong)一行使(shi)監管城鄉各(ge)類(lei)污染排放和行政執法職責(ze)。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主體功能區配套政策,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
同志(zhi)們!生態(tai)文明建設(she)功在當代、利在千秋(qiu)。我們要(yao)牢固(gu)樹立社會主義生(sheng)態(tai)文明觀,推動(dong)形成人與自然(ran)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wei)保護生(sheng)態(tai)環(huan)境作出(chu)我們這(zhe)代人的努力(li)!